每日金句 :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箴言4:23)

本科目標

1.    要旨

根據教育局科學教育學習領域課程指引補充文件――科學 (中一至中三)課程的宗旨是為學生提供與科學相關的學習經歷, 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 並奠定穩固的基礎,讓他們可於高中階段修讀各科學課程。同時, 科學( 中一至中三) 課程亦著重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好讓他們在這廣受科學和科技影響的世界中生活, 並作出貢獻。

 

1.1 課程的宗旨是讓學生:

  • 培養對科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 掌握基本科學知識和技能,並體會科學與其它學科的關連;

  • 發展進行科學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 運用科學語言來溝通與科學相關的意念;

  • 了解科學本質;

  • 發展綜合運用科學和其他相關學科的知識與技能的能力;

  • 認識科學對社會、倫理、經濟、環境和科技所產生的影響,並培養負責任的公民態度,致力促進個人和社區健康;

  • 為將來在STEM相關領域進修或就業作準備;

  • 成為科學的終身學習者,以促進個人發展。

     

    1.2 課程重點

    科學( 中一至中三)課程有兩個貫穿整個課程的課程重點, 即統一概念和科學過程技能, 它們有助加強學生明白各科學學科之間的聯繫和整體的連貫性,以及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相關的技能。

     

    1.2.1 統一概念

    統一概念是一些貫通科學領域和跨越學科界限的概念。這些概念工具可幫助學生理解不同科學學科之間的聯繫和整體的連貫性。課程中的統一概念包括:

  • 系統和組織

  • 證據和模型

  • 變化和恆常

  • 形態與功能

    以上每項統一概念的簡要說明表列如下:

統一概念

說明

系統和組織

是觀察及描述各種相關及/ 或整體運作的現象的方法。

l   系統是由相關物件或組成部分建構的一個組織體系。

l   組織是把事物根據若干等級制度置於某一架構內的行動或過程。

證據和模型

科學家利用證據和模型來理解、解釋及/ 或預測科學現象。

l   證據包括支持科學解釋的一些觀察結果及數據,可讓我們作出預測。

l   模型是用來說明真實系統、物件、概念或事件的表達方法,可用作解釋、預測及研究真實物件如何運作。模型可以是實物模型、概念模型或數學模型。

變化和恆常

變化和恆常描述科學現象的狀態。

l   變化是導致變更的過程。

l   恆常是狀態不變,或系統內某些顯著的特質保持不變。

形態與功能

形態與功能通常是互為關連的, 物件的形態可以解釋其功能, 而物件的功能亦可以解釋其形態。

l   形態是指物件的形狀和結構。

l   功能是指物件、活動或工作的功能,即其所扮演的角色或所發揮的用途。

 

1.2.2 科學過程技能

根據教育局文件,學生完成初中階段後期望能掌握「科學過程技能」包括(af)

 

單元

#技能

先關注項目

1科學入門

2

3觀察生物、

4細胞、人類生殖與遺傳

5能量

6物質的粒子觀

7生物與空氣

8電的使用

9常見的酸和鹼

10環境的察覺

11力和運動

12健康的身體

13從原子到材料

14光、顏色和光譜以外

a

觀察

OB

Ö

 

Ö

 

 

b

分類

CS

 

Ö

 

 

 

 

 

 

 

 

c

設計探究實驗

DI

Ö

Ö

 

 

 

Ö

Ö

 

 

 

 

辨識變量

 

Ö

Ö

 

 

 

 

Ö

Ö

 

 

 

 

 

 

 

考慮公平測試

 

Ö

Ö

 

 

 

 

Ö

Ö

 

 

 

 

 

 

d

進行實驗

CP

Ö

Ö

Ö

Ö

Ö

Ö

Ö

 

運用儀器

 

 

 

 

 

 

 

 

 

 

 

 

 

 

 

e

推論

IF

Ö

 

Ö

Ö

Ö

 

結論

 

 

 

 

 

 

 

 

 

 

 

 

 

 

 

f

傳意技能

CM

 

Ö

Ö

Ö

Ö

Ö

Ö

 

語言

 

 

 

 

Ö

Ö

Ö

 

 

 

 

 

 

 

 

圖畫

 

 

 

 

 

Ö

Ö

 

 

 

 

Ö

 

 

 

 

圖表

 

 

 

 

Ö

 

 

 

Ö

 

Ö

 

 

 

 

       

 Ö:重點教援     :有涉獵

 運用儀器包括:滴管量筒、溫度計、秒錶、電子天平、本生燈、支架、玻璃棒、顯微鏡(附件三)

圖表:棒形圖、直方圖Sankey diagram

科學過程技能#

說明

觀察

l   說出特徵

l   明智和準確地量度

l   記錄數據

分類

l   比較相似與差異

l   分組和排序

l   製作檢索表

l   說出關係(包括指出因果關係)

設計探究實驗

l   提出問題

l   預測結果

l   提出假說

l   辨識變量

l   提出實驗可行的步驟時,會考慮公平測試的需要

進行實驗

實驗操作,包括

l   選擇儀器

l   運用儀器

l   採取預防措施

推論

l   分析和解釋數據

l   評鑑數據

l   估算誤差

l   提出解說

l   作出結論

傳意

l   使用多種方法表達資料和意念

l   提出合乎邏輯的科學論據

 

 

 

 

對應高中理科課程

 

 

物理

化學

生物

單元

(中一)

 

1

科學入門

Ö

Ö

Ö

2

 

Ö

 

3

觀察生物

 

 

Ö

4

細胞與人類的繁殖

 

 

Ö

5

能量

Ö

 

 

6

物質的粒子觀

Ö

Ö

 

單元

(中二)

 

7

生物與空氣

Ö

Ö

Ö

8

電的使用

Ö

 

 

9

常見的酸和鹼

 

Ö

 

10

環境的察覺

 

 

Ö

11

力和運動

Ö

 

 

單元

(中三)

 

12

健康的身體

 

 

Ö

13

由原子至材料

 

Ö

 

14

光、顏色和光譜

Ö

 

 

 

#   課程單元的內容分為核心和延展兩部分, 以照顧不同能力和需要的學生。核心部分涵蓋所有學生應學習的基本科學概念, 以培養他們的科學素養。透過集中學習核心部分, 學生可以有更多的時間掌握科學的基本概念和技能。延展部分則包括一些更廣闊或更深入的科學知識, 部分課題亦會比較艱深, 適合有意在高中修讀理科課程的學生學習。各班的學生在延展部分的學習進度可以有所不同, 教師應按學生的不同需要、興趣和能力,選用延展部分的合適題材, 讓課程更具挑戰性, 以提供機會給能力較高的學生發揮潛能。

 

初中每學年的課時約為918 小時, 而科學教育學習領域的建議時間分配為總課時的10-15%, 即每學年應有大約92-138 小時。

 


學習進階(包括考評局等級描述參考http://334.edb.hkedcity.net/assessment.php


範圍

中一級(達1等)

中二級(達1等)

中三級(達1等)

科學知識及概念

*          完成中一級課程

*          利用英語教授,可以提升學生英語能力及為高中英文學習科學的同學及早準備

*          完成中二級課程

*          透過一些涉及驗證、定量分析和邏輯推理的科學學習活動,讓學生掌握基礎科學知識

*          為配合高中課程,將綜合科學科分為物理、化學及生物三部份教授,並完成中三級課程

*          提供各類型的學習活動,如科學競賽和專題研究,以提高他們在科學與科技方面的各種能力

科學探究方

*          學生能確定問題所在

*          學生能按老師指引進行科學探究活動

*          學生能利用實驗證據以支持或否定某些說法,並能進行實驗

*          學生能設計及進行科學探究,並能解釋所得結果

*          學生應主動參與設計和進行實驗,以探究科學概念和發展科學探究技能,從而建構自己的科學知識

科學與生活

*          學生能應付日常生活中的科學與科技問題

*          引導學生嘗試像科學家般解釋所見現象

*          養成科學思維習慣,使能參與一些涉及科學、科技和社會的公眾討論

*          學生對一些自然現象進行觀察並作出歸納,自行建構一些理論

共通能

*          提供動手的探究學習活動,以啟發他們對科學的興趣

*          學生能根據科學證據作出明智的判斷

*          使學生掌握學會學習的能力

*          提高學生的科學思維、加強培養學生的科學過程技能

*          科學思維有助學生在作出決定,解決問題和批判思考上做得更好

*          在科學及科技學習活動中展示基本的科學知識、創造力、基本的溝通能力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          讓學生容易對新事物感到好奇

*          提出有關大自然及他們周遭環境的問題

*          對有難度的科學問題特別感興趣,並嘗試尋找答案

*          激發學生自學的興趣,最終能成為主動的學習者

*          明白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並明智地採取保護環境的行動

 


Top